Re-Os同位素对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成因制约的探讨

被引:15
作者
史仁灯 [1 ]
郝艳丽 [2 ]
黄启帅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实验室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Re-Os 同位素; 地幔柱;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4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ELIP)主要由玄武岩、玄武质火山碎屑岩及少量的苦橄岩(包括越南的科马提岩)、长英质岩石以及层状岩体和岩墙组成,其物质来源直接关系到其成因是否与地幔柱活动有关。Re-Os 同位素体系是地核、地幔和地壳物质的最佳示踪剂。前人对 ELIP 内的 Re-Os 同位素研究表明,低 Ti 玄武岩的 Os 含量为0.006×10-9~0.400×10-9,187Os/188Os 初始值为0.1371~1.403,并提出其与地幔柱活动有关;而高 Ti 玄武岩的 Os 含量为0.004×10-9~0.560×10-9,187Os/188Os 初始值为0.1271~5.19,认为起源于大陆岩石圈地幔或地幔柱上升过程中受到大量岩石圈地幔"混染"(Xu JF et al.,2007);科马提岩的 Os 含量为1.24×10-9~7.00×10-9,187Os/188Os 初始值为0.1251~0.1261,苦橄岩的 Os 含量为0.32×10-9~2.329×10-9,187Os/188Os 初始值为0.1233~0.1266,指示苦橄岩和科马提岩均来自亏损地幔源区(Hanskiet al.,2004;陈雷等,2007)。本文利用 Os 含量最低、187Os/188Os 最高的高 Ti 玄武岩作为地壳端员,用铁质陨石、原始上地幔(PUM)和亏损地幔(DMM)作为地核和各种地幔端员,分别做二元混合计算,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玄武岩和所有苦橄岩及科马提岩均落在地壳和 DMM 混合曲线附近,并且邻区特提斯洋地幔岩与 DMM 具有相近的 Os 含量和187Os/188Os 组成,据此推测峨眉山火成岩的形成与特提斯洋的活动有关,主要受控于地壳和亏损地幔的相互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515 / 252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云南丽江苦橄岩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初步研究附视频 [J].
陈雷 ;
支霞臣 ;
张招崇 ;
史仁灯 .
高校地质学报, 2007, (02) :337-343
[2]   地幔柱大辩论及如何验证地幔柱假说 [J].
徐义刚 ;
何斌 ;
黄小龙 ;
罗震宇 ;
朱丹 ;
马金龙 ;
邵辉 .
地学前缘, 2007, (02) :1-9
[3]   青藏高原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与羌塘古特提斯洋演化记录 [J].
李才 ;
翟庆国 ;
董永胜 ;
曾庆高 ;
黄小鹏 .
地质通报, 2007, (01) :13-21
[4]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西部苦橄岩及其共生玄武岩的地球化学:地幔柱头部熔融的证据 [J].
张招崇 ;
John J Mahoney ;
王福生 ;
赵莉 ;
艾羽 ;
杨铁铮 .
岩石学报, 2006, (06) :1538-1552
[5]   Re-Os同位素体系在蛇绿岩应用研究中的进展 [J].
史仁灯 ;
支霞臣 ;
陈雷 ;
丁炳华 .
岩石学报, 2006, (06) :1685-1695
[6]  
Ar-Ar and U-Pb geochronol-ogy of Late Paleozoic basalts in western Guangxi and its constraints on the eruption age of Emeishan basalt magmatism[J]. FAN Weiming1,WANG Yuejun1,PENG Touping1, MIAO Laicheng2 & GUO Feng1 1.Guangzhou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Chinese Academy of Sci- ences,Guangzhou 510640, China;2.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 ences,Beijing 100029,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4(21)
[7]   桂西晚古生代玄武岩Ar-Ar和U-Pb年代学及其对峨眉山玄武岩省喷发时代的约束 [J].
范蔚茗 ;
王岳军 ;
彭头平 ;
苗来成 ;
郭峰 .
科学通报, 2004, (18) :1892-1900
[8]   1∶25万地质填图进一步揭开了青藏高原大地构造的神秘面纱 [J].
任纪舜 ;
肖黎薇 .
地质通报, 2004, (01) :1-11
[9]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形成机制及空间展布:来自沉积地层学的新证据 [J].
何斌 ;
徐义刚 ;
肖龙 ;
王康明 ;
沙绍礼 .
地质学报, 2003, (02) :194-202
[10]   滇川西部金沙江石炭纪蛇绿岩SHRIMP测年:古特提斯洋壳演化的同位素年代学制约 [J].
简平 ;
刘敦一 ;
孙晓猛 .
地质学报, 2003, (02) :217-228+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