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信誉缺失的理论分析

被引:27
作者
蔡洪滨 [1 ]
张琥 [1 ]
严旭阳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
[2]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信誉; 重复博弈; 效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0 [企业经济理论和方法];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针对当前中国缺乏高信誉度品牌这一现象,本文构造了一个重复博弈理论模型,试图找出其背后更深层的经济和制度原因。现有文献主要研究均衡所能实现的最高效率支付(最好均衡)。我们认为,分析中国信誉缺失问题,合理的视角应该是考查最差均衡,并据此来分析摆脱低信誉陷阱的因素。在本文的模型里,在均衡中企业信誉有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即使在最差均衡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均衡会实现从低效率状态到高效率状态的转变,而社会总体效率取决于这种转变的快慢。我们刻画了这种转变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影响转变速度的经济制度因素。我们发现,中国社会普遍的低信任度、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尤其是市场中介机构和监督机构的不足)、市场竞争的不充分和技术水平的落后,是阻碍和延长中国经济从低效率到高效率状态转变的重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93+102 +10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张维迎著.信息、信任与法律[M].北京:三联书店,2003
[2]  
张维迎著.产权、政府与信誉[M].北京:三联书店,2001
[3]  
郑也夫著.信任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4]  
(美)菲特(G.C.Fite),(美)里斯(J.E.Reese)著,司徒淳,方秉铸译.美国经济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