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配电网络的负荷聚合方法

被引:7
作者
张剑
孙元章
徐箭
沈阳武
崔明建
机构
[1]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关键词
电力系统仿真; 电动机聚合; 统计综合法; 负荷模型; 配网阻抗; 静态负荷聚合;
D O I
10.13336/j.1003-6520.hve.2010.10.037
中图分类号
TM714 [负荷分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负荷模型对电力系统仿真与控制具有突出影响。针对传统负荷聚合方法只能考虑同一母线下静态负荷、感应电动机负荷聚合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考虑配电网络的负荷聚合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配电网络的节点电压方程消去联络节点,只保留负荷节点;根据聚合前后配网有功、无功损耗相等的原则,由保留负荷节点电压与简化后的网络导纳求出等值配网阻抗。再由等值配网阻抗与供电点的电压与注入电流求出虚拟母线电压。然后将负荷移置到虚拟母线上。最后根据电动机的机电模型,将虚拟母线上的电动机负荷聚合为一台电动机负荷;静态负荷聚合为一个综合静态负荷。由于考虑了配网阻抗的影响,聚合模型较好地保存了配网的综合负荷模型特性。有功、无功拟合误差较小。算例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仿真精度。
引用
收藏
页码:2570 / 257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一种改进的电动机静态聚合方法 [J].
张剑 ;
孙元章 ;
徐箭 ;
刘淑军 ;
忻俊慧 ;
雷庆生 ;
董航 .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0, 30 (05) :6-10
[2]   计及负载率和临界滑差的改进感应电动机加权聚合 [J].
郭金川 ;
余贻鑫 ;
黎鹏 ;
曾沅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8, (14) :6-10
[3]   基于自组织神经网络和稳态模型的多台感应电动机聚合方法 [J].
张景超 ;
张承学 ;
鄢安河 ;
张鹏飞 ;
李奎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7, (11) :44-48+86
[4]   考虑配电网络的感应电动机负荷模型聚合方法研究 [J].
张红斌 ;
汤涌 ;
张东霞 ;
侯俊贤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6, (24) :1-4
[5]   基于实测响应空间的负荷动特性直接综合方法 [J].
林舜江 ;
李欣然 ;
李培强 ;
刘杨华 ;
陈辉华 ;
唐外文 ;
罗安 ;
刘光晔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6, (21) :36-42
[6]   负荷模型泛化能力的研究 [J].
马进 ;
贺仁睦 ;
周彦军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6, (21) :29-35
[7]   电力系统数字仿真负荷模型中配电网络及无功补偿与感应电动机的模拟 [J].
汤涌 ;
侯俊贤 ;
刘文焯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5, (03) :10-14
[8]  
电力系统负荷建模[M].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鞠平, 2008
[9]  
动态电力系统的理论和分析[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倪以信等著, 2002
[10]  
Standard Load Models for Power Flow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Simulation .2 IEEE Task Force on Load Representation for Dynamic Performance.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 .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