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对氨茶碱经皮吸收的影响

被引:12
作者
刘建平
徐斌
杨彬
机构
[1]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制剂研究所
[2] 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研究所
[3]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制剂研究所 南京
[4] 南京
关键词
穴位贴敷法; 氨茶碱/药代动力学; 皮肤吸收;
D O I
10.13703/j.0255-2930.2003.06.025
中图分类号
R245 [针灸学、针灸疗法];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穴位皮肤经皮吸收药物的作用差异。方法 :观察组分别选择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常用穴———“肺俞”和“膻中”为用药部位 ;对照组以背部非穴位点为用药部位 ,测定氨茶碱贴剂给药后皮肤穴位电阻和血药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肺俞”和“膻中”给药后皮肤电阻较低 ,氨茶碱透皮浓度较高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肺俞”和“膻中”穴给药有利于氨茶碱经皮吸收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4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腧穴对药物(化学性刺激)的反应性 [J].
刘祖舜 ;
周爱玲 ;
丁斐 ;
邵政一 .
上海针灸杂志, 1996, (05) :34-36
[2]   新型药物透皮吸收促进剂——月桂氮酮 [J].
黄恺 .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1989, (04) :185-187
[3]   经络在表皮层和角质层的低阻抗特性及其形态学实质的研究 [J].
祝总骧 ;
徐瑞民 ;
谢君国 ;
郝金凯 ;
冯杰 ;
王德田 ;
黄时富 ;
张俊才 .
中国医药学报, 1988, (05) :33-35+80
[4]  
中国兽医针灸学[M]. 农业出版社 ,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编,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