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与疏离:清末新学堂建立过程中遭遇毁学风潮的分析

被引:4
作者
胡金平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清末新政; 毁学风潮; 本土社会; 移植; 疏离;
D O I
10.19355/j.cnki.1671-9468.2012.04.002
中图分类号
G529 [教育史];
学科分类号
040103 ; 060207 ;
摘要
清末新政的推行意味着新教育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移植,然而也引发了毁学暴力风潮。毁学风潮作为一种群体性的民变事件,固然多因经济利益受损而起,但作为舶来品的新学堂疏离于中国本土社会、难以获得中国基层社会民众的认可,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深层次原因。移植而来的教育制度缺乏与中国本土社会的关联,而只是作为"陌生的他者"存在于中国社会之中。从清末毁学事件可以看出,任何一种新教育制度的引入,都需要契合中国的社会实际。新教育一方面应引导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亦不能离开社会的现实,否则不仅会遭遇有声或无声的抵抗,而且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引用
收藏
页码:2 / 13+184 +18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乡土社会”:以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为参照的解读 [J].
贾永梅 ;
胡其柱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0, (06) :96-101
[2]   清末毁学风潮与乡村教育早期现代化的受挫 [J].
田正平 .
教育研究, 2007, (05) :73-78+92
[3]   教育改革视野下的乡村世界——由“新政”谈起 [J].
张鸣 .
浙江社会科学, 2003, (02) :190-191
[4]  
变动时代的乡绅[M]. 人民出版社 , 王先明, 2009
[5]  
集体理性下的个体社会行为模式分析[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吴帆, 2007
[6]  
恽毓鼎澄斋日记[M]. 浙江古籍出版社 , (清)恽毓鼎著, 2004
[7]  
生育制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费孝通著, 1998
[8]  
中国现代学术经典[M]. 河北教育出版社 , 刘梦溪 主编, 1996
[9]  
中国绅士[M].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李荣昌译, 1991
[10]  
毛泽东选集[M]. 人民出版社 , 毛泽东著, 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