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承灾力评价的协调度模型与实证

被引:7
作者
赵昕
郭晶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区域承灾力; 协调度模型; 主成分分析; 灰色模型;
D O I
10.13546/j.cnki.tjyjc.2011.06.014
中图分类号
X4 [灾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0837 ;
摘要
科学评价区域承灾力是防灾减灾工作的起点。目前区域承灾力的评价主要以基于多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为主,方法单一,评价结果主观性强,且不具有可比性。文章基于协调性思想,构建了区域承灾力评价的协调度模型,并以山东省承灾力评价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该模型通过考察区域潜在损失与防御力之间变化的协调性,评价区域承灾力,评价结果具有纵向、横向可比性,对于定量分析区域承灾力的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6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城域承灾能力评估研究及其应用 [J].
陈国华 ;
梁韬 ;
张华文 .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8, (02) :156-162
[2]   基于灰色系统模型的城市承灾经济协调性分析 [J].
张明媛 ;
袁永博 ;
周晶 ;
冯士森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8, (03) :171-176
[3]   自然灾害对农户经济的影响及农户承灾力分析 [J].
谢永刚 ;
袁丽丽 ;
孙亚男 .
自然灾害学报, 2007, (06) :171-179
[4]   模糊综合评判区域承灾体脆弱性的理论模型 [J].
樊运晓 ;
高朋会 ;
王红娟 .
灾害学, 2003, (03) :22-25
[5]   基于AHM的城市承灾能力二级模糊综合评判 [J].
郭章林 ;
刘明广 .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 2003, (02) :5-8
[6]   区域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樊运晓 ;
罗云 ;
陈庆寿 .
现代地质, 2001, (01) :113-116
[7]   科技、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模型研究 [J].
孙见荆 .
中国管理科学, 1996, (02) :13-18
[8]   区域能源-工业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灰色决策 [J].
王磊,宁大同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01) :134-139
[9]   山东省耕地——粮食——人口系统的时空分析及协调研究 [J].
李新运 ;
李荣升 .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1994, (04) :241-24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