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身份定位及其对国际气候制度的建构

被引:9
作者
肖兰兰
机构
[1] 青岛农业大学
关键词
中国; 身份定位; 国际气候谈判; 制度建构;
D O I
10.14015/j.cnki.1004-8049.2013.02.003
中图分类号
D815 [国际问题]; X2 [社会与环境];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从国际气候谈判开启至今,中国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的立场和态度发生了较大程度的调整和变化,经历了"积极被动的发展中国家"、"谨慎保守的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三种身份定位。本文拟从国际政治社会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国际气候谈判过程中中国身份定位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如何作用于国际气候制度的建构,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后续国际气候谈判中中国的身份定位及积极作为。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中国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的立场演变 [J].
严双伍 ;
肖兰兰 .
当代亚太, 2010, (01) :80-90+79
[2]   后京都时代国际气候治理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J].
庄贵阳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8, (08) :6-15+3
[3]   国家身份、战略文化和安全利益——关于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的三个假设 [J].
秦亚青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3, (01) :10-15+77
[4]  
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美) 特纳; 著.华夏出版社.2006,
[5]  
国际关系与认同政治.[M].何佩群;俞沂暄主编;.时事出版社.2006,
[6]  
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进展与展望.[M].吕学都主编;.气象出版社.2003,
[7]  
对话与合作.[M].王之佳编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8]  
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M].(美)亚历山大·温特(AxexanderWendt)著;秦亚青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