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流动性过剩的自愿性与非自愿性因素辨析——兼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被引:8
作者
范小云
刘开林
机构
[1] 南开大学金融系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自愿性流动过剩; 非自愿流动性过剩; 货币政策有效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2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将银行的流动性资产分为自愿性(预防性)流动资产和非自愿性流动资产两部分,并建立银行自愿性流动资产需求模型,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自愿性因素和非自愿性因素共同促使我国银行流动性过剩,自愿的预防性流动资产过剩和非自愿的流动资产过剩并存,银行的部分流动性过剩资产是为了规避融资成本、汇率风险和存款波动风险而自愿持有的。脉冲响应分析表明银行流动性过剩制约了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发挥。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4+126 +12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从汇率制度视角看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 [J].
李成 ;
姜柳 .
金融论坛, 2006, (09) :54-58
[2]   警惕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输入 [J].
左小蕾 .
经济界, 2006, (04) :24-26
[3]   “双过剩”下国有银行的困境与出路 [J].
董玉华 ;
蒋剑平 .
农村金融研究, 2006, (02) :19-21
[4]   流动性过剩的根源 [J].
何自云 ;
周世锋 ;
连玮 .
农村金融研究, 2005, (12) :6-8
[5]  
计量经济分析[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张晓峒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