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景观的价值与可持续发展途径

被引:64
作者
林箐 [1 ,2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2] 北京多义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
关键词
乡村景观; 文化景观; 危机; 可持续发展;
D O I
10.14085/j.fjyl.2016.08.0027.11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农村乡镇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3302 ;
摘要
乡村景观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展示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最直接和最根本的联系,展现了一个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文化历史。过去的30年,中国乡村景观的变化速度惊人,一些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的传统乡村景观正在快速地消失,这一现象反映了乡村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威胁。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建立在环境、经济、社会、建筑和景观的可持续之上。深入了解不同地区乡村景观的历史和特征,充分理解乡村景观所蕴含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刻认识乡村社会和经济的复杂性,是风景园林师从事乡村景观保护与乡村地区建设活动的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宋代江南圩田研究.[D].曹强.安徽师范大学.2005, 05
[2]  
中国城市状况报告.[M].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 中国市长协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联合国人居署; 编著.中国城市出版社.2014,
[3]  
川西林盘聚落文化研究.[M].方志戎; 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
[4]  
控拜村.[M].于法稳;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5]  
楠溪江中游.[M].陈志华,李秋香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6]  
蔚县古堡.[M].罗德胤;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7]   风景园林实践的社会原理 [J].
林箐 ;
吴菲 .
中国园林, 2014, 30 (01) :34-41
[8]   清代圩田的开发与环境问题——基于当涂大公圩的考察 [J].
庄华峰 ;
丁雨晴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41 (06) :724-730
[9]   兴化垛田的历史渊源与保护传承 [J].
卢勇 ;
王思明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30 (04) :141-148
[10]   华北乡村的堡寨与明清边镇的社会变迁——以河北蔚县为中心的考察 [J].
邓庆平 .
清史研究, 2009, 75 (03) :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