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粤语的语助词(英文)

被引:8
作者
游顺钊
机构
[1] Centre de Recherches Linguistiques sur I’Asie Orientale and 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2] Paris
关键词
语助词; 口气; 粤语; 句子; 白话(语言); 汉语方言; SPC;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讨论香港粤语的语助词。粤语的语助词相当多,但是通行文献著录的只有二十个。在粤语文学作品里能搜集到的也不多,并且常常只得其字而不知其音,知其音也未必得其调。语助词只在比较随便的对话里才大量出现,在拘谨的场合(讲演、采访谈话等),很多语助词都不会用上。为了取得第一手资料,我们在香港举办了一个中学生讨论比赛。参加者的母语必须是粤语,年令十六岁到十八岁。讨论的题目都是和日常生活有关的。每所中学可派一个队参加,每队成员四人。比赛分三个回合:第一回合在香港大学本部举行,第二回合在香港电台,最后决赛在电视台。我们借口这种比赛是首次举办,要求各队先到我们系里练习。每队独自在一个屋子里讨论。由于不记分,又没有观众(他们没留意到屋子里有录音设备),所以谈的时候很自然,很轻松。语助词的运用是多姿多彩的。参加这次练习有一百零四人。他们就是我们的“发音合作人”。共得录音约十五小时。这就是我们唯一的研究资料。在这十五小时的录音里,找到二百零六个语助词,包括四十二个单音语助词,一百六十四个复合语助词(由四十二个单音语助词和十一个单音粘附语助词组成)。这些语助词在录音中出现的次数见表一。在二百零六个语助词中,我们抽选八十九个较有代表性的语助词作为测定口气之用。为了使参加测验的人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语助词上,我们用来测验的例句都是由动词“唱”组成的单词句。测验之前,我们先让中文系同学把这八十九个带语助词的句子的录音译成文字。如果其中有的语助词找不到对应的汉字,他们可以把整句的意思用文字转述出来。我们从他们的这种转述中挑出十二个较常见的描述字眼:“C1哄诱|C2惊异|C3犹豫|C4挑剔|C5耐心|C6劝导|C7不满|C8自负|C9勉强|C10提醒|C11怀疑|C12敦促”。以上说的是测验前的准备工作。正式测验时,请一批中学生(十六岁到十八岁)听这八十九个句子的录音,让他们从中把跟上述十二个描述字眼相适应的句子挑选出来,十二个描述字眼分十二次进行。若干带有不同语助词的句子适用于同一描述字眼时,还让他们确定这些句子所表示的同一口气的强弱程度,这就是不同语助词所表示的同一口气的强弱程度。此外,在转述中出现的另一类描述字眼如“询问、确定”等,我们把它们归纳起来研究语助词在构成询问句和叙述句方面的功能。两个测验的结果分别见表二表三。但有一点得强调一下,从测验得来的数据中,只能看出各语助词和某项口气有无关系,和各语助词表示的这种口气的强弱,而不能把数据读成某语助词比另一语助词强多少或者弱多少。原因是在测验时,数字只是随意给定的,故不能当作实际数字来计算。通过这两个测验,我们得出两条规律。第一,假如已知某一单音语助词属于询问句类型或叙述句类型,那么任何以这个单音语助词为后一成分的复合语助词都和那单音语助词属于同一类型。第二,任何复合语助词的口气都包含其组成成分的口气在内。这就是说,只要把那四十二个单音语助词的口气测定了,便可以推测出其他一百六十四个复合语助词组合的口气了。本文只研究语助词的口气,句法方面并未涉及,希望不久能另草一文讨论。最后稍提一下我们的一个初步观察。就是语助词和语调是相反相成的。一个语言越依靠语助词来表达口气,它的语调运用就相对的削减;反过来也是如此。这个局部补偿现象(甚至可以说是互斥现象)可能是语言的通性。这有待进一步的证实。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52
页数:18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