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玉米茎腐病危害损失及优势病原菌种类研究

被引:6
作者
孙秀华
张春山
孙亚杰
机构
[1] 吉林省四平市农科所
关键词
玉米茎腐病; 产量损失; 病原菌; 吉林省;
D O 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2.02.015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报道了1982年以来吉林省玉米茎腐病发生、损失情况以及优势病原菌种类的研究结果。玉米茎腐病在吉林省玉米自交系、杂交种以及农家品种上均有发生,发生时期、发生程度不同,产量损失也不同,据此可估计某品种在当地的产量损失。在分离到的真菌中,以瓜果腐霉菌Pythiumaphanidcrmatum、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和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 的分离频率最高,致病作用最强,因此认为上述三种菌为吉林省玉米茎腐病的优势病原菌。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北京地区玉米青枯病病原与发生条件的调查研究 [J].
吴全安 ;
朱小阳 ;
李怡琳 .
植物保护, 1990, (04) :5-6
[2]   陕西省关中地区玉米青枯病病原菌及其致病性的研究 [J].
马秉元 ;
李亚玲 ;
段双科 .
植物病理学报, 1985, (03) :150-152
[3]   山东玉米茎基腐病病原菌的初步研究 [J].
徐作珽 ;
张传模 .
植物病理学报, 1985, (02) :41-46+68
[4]   玉米镰刀菌秆腐病的初步研究 [J].
商鸿生 ;
井金学 ;
陆和平 .
植物保护, 1984, (05)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