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重庆段人口与经济空间耦合分布研究

被引:7
作者
刘训美 [1 ]
苏维词 [1 ,2 ]
官冬杰 [3 ]
机构
[1]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2] 贵州省科学院山地资源研究所
[3] 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
关键词
人口集聚; 经济集聚; 空间耦合; 三峡库区重庆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C924.2 [中国人口];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基于三峡库区重庆段22个区县1997—2011年人口和GDP数据,计算各区县的人口地理集中度、经济地理集中度和二者的耦合指数,分析三峡库区重庆段各区县人口和经济集聚特征,人口与经济耦合类型,并在Geoda软件支持下对各区县人口与经济耦合指数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段人口地理集中度和经济地理集中度均呈现出西南高东北低的分布特点;根据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耦合指数将三峡库区重庆段22个区县划分为人口集聚超前于经济集聚、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协调发展、人口集聚滞后于经济集聚等3种划分类型;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1997—2011年研究区人口与经济空间耦合具有较高空间集聚特征但呈下降趋势;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进一步表明研究区局域集聚程度也较高,并且空间集聚主要分布在重庆主城和研究区东北部。重庆主城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故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人口集聚程度高;研究区东北部地理环境较差,交通不便,产业结构单一,故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人口集聚程度低。为了降低三峡库区重庆段人口与经济空间集聚的不均匀程度,建议调整产业政策向研究区东北区域倾斜以促进当地产业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回流;并且研究区东北区域也应抓住自身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同时还可采取改善重庆主城至研究区东北区域的交通条件等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3+145 +14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用地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D].王金政.江西财经大学.2012, 10
  • [2] 重庆市“一圈两翼”战略中人口空间分布研究.[D].刘楝子.重庆师范大学.2008, 01
  • [3] 基于ESDA的京津冀地区草地变化空间分异
    谢花林
    李秀彬
    张燕婷
    彭小琳
    [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 (07) : 1224 - 1232
  • [4] 重庆市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关系及其变化研究
    周艳
    涂建军
    卢德彬
    阎晓
    武京涛
    [J]. 经济地理, 2011, 31 (11) : 1781 - 1785
  • [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与经济空间耦合研究
    钟业喜
    陆玉麒
    [J]. 经济地理, 2011, 31 (02) : 195 - 200
  • [6] 长江三角洲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分布关系研究
    王磊
    段学军
    田方
    秦贤宏
    [J]. 经济地理, 2009, 29 (10) : 1619 - 1623
  • [7] 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异特征
    李月臣
    刘春霞
    赵纯勇
    王才军
    张虹
    闵睫
    汪洋
    [J]. 生态学报, 2009, 29 (02) : 788 - 796
  • [8] 流动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若干解释(1990、2000)
    鲁奇
    王国霞
    杨春悦
    曾磊
    [J]. 地理研究, 2006, (05) : 765 - 774+949
  • [9] 三峡库区(重庆段)涨落带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初探
    苏维词
    杨华
    赵纯勇
    李晴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3) : 326 - 332+479
  • [10] 中国人口分布及空间相关分析
    刘德钦
    刘宇
    薛新玉
    [J]. 测绘科学, 2004, (S1) : 76 -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