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92
作者:
孔晓民
[1
]
韩成卫
[1
]
曾苏明
[1
]
吴秋平
[1
]
刘丽
[2
]
机构:
[1] 济宁市农业科学院/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
[2] 济宁市高级职业学校
来源:
关键词:
玉米;
耕作方式;
土壤物理性状;
产量;
D O 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4.01.021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土壤容重、土壤坚实度、土壤含水量、土壤田间持水量及玉米产量的测定和分析,研究深松、常规旋耕、免耕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容重和土壤坚实度的影响效果为深松>常规旋耕>免耕。深松耕作能够打破犁底层,降低深层土壤紧实度。深松耕作后,0~35 cm耕层土壤容重较常规旋耕和免耕分别下降6.5%和8.8%,土壤紧实度分别下降25.6%和32.3%。深松可显著增强接纳灌溉和降水能力,扩大土壤水库容。在21~40、41~60、61~80 cm土层,深松处理土壤含水量比常规旋耕分别提高3.4%、4.5%、2.4%,比免耕分别提高5.6%、4.8%、2.4%。土壤耕层0~35 cm田间持水量,深松和免耕比常规施耕分别提高7.4%和8.1%。不同耕作方式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均以深松最高,常规旋耕次之,免耕最小;深松耕作较常规旋耕和免耕分别增产4.3%和5.7%,与免耕处理间差异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108 / 113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