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在最低上肢运动标准慢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疗效

被引:21
作者
瓮长水 [1 ]
王军 [1 ]
潘小燕 [1 ]
于增志 [1 ]
王刚 [1 ]
高丽萍 [2 ]
霍春暖 [3 ]
机构
[1] 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
[2] 解放军总医院中医科
[3] 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偏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在最低上肢运动标准慢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疗效。方法:10例符合CIMT最低上肢运动标准即腕关节伸展>10°,拇指外展>10°,其他四指中任何两个手指伸展>10°的慢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参与此研究。在基线期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在CIMT治疗期间,要求患者健侧穿戴吊带和夹板来限制健侧肢体动作,每天清醒时固定时间不少于90%,连续12天,同时接受塑形训练,密集地训练患侧肢体活动,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动作,连续两周共10个工作日。在基线期与CIMT治疗前后用Fugl-Meyer评价法(FMA)和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来评价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用动作活动日志(MAL)来评价患者的上肢的使用量(AOU)和动作质量(QOM)。结果:患者在基线期,在FMA、ARAT、AOU和QOM上显现出微小改善,效应值(ES)分别为:0.15、0.24、0.07和0.05。但患者在接受CIMT治疗后,在FMA、ARAT、AOU和QOM上显现极为显著的改善,ES分别为:2.1、3.75、5.19和4.29。结论:CIMT可以改善最低上肢运动标准慢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但CIMT在这些脑卒中患者中的长期功能效益尚需进一步明确。
引用
收藏
页码:772 / 77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强制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J].
瓮长水 ;
毕胜 ;
毕素清 ;
李敏 ;
田哲 ;
秦茵 ;
于增志 ;
高丽萍 ;
霍春暖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4, (10) :5-8
[2]   动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上肢偏瘫中的应用研究 [J].
毕胜 ;
马林 ;
瓮长水 ;
李德军 ;
谢远见 ;
秦茵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3, (12) :16-20
[3]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following strok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J] . Sharon Hakkennes,Jennifer L. Keating.Australian Journal of Physiotherapy . 2005 (4)
[4]   Clini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motor activity log for the assessment of arm use in hemiparetic patients [J].
van der Lee, JH ;
Beckerman, H ;
Knol, DL ;
de Vet, HCW ;
Bouter, LM .
STROKE, 2004, 35 (06) :1410-1414
[5]   Functional MRI evidence of cortical reorganization in upper-limb stroke hemiplegia treated with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J].
Levy, CE ;
Nichols, DS ;
Schmalbrock, PM ;
Keller, P ;
Chakeres, DW .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 REHABILITATION, 2001, 80 (01) :4-12
[6]  
Chronic Motor Dysfunction After Stroke: Recovering Wrist and Finger Extension by Electromyography-Triggered Neuromuscular Stimulation[J] . James Cauraugh,Kathye Light,Sangbum Kim,Mary Thigpen,Andrea Behrman.Strok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200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