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保护与文化认同困境

被引:24
作者
季中扬 [1 ,2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2] 南京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保护; 文化认同;
D O I
10.13858/j.cnki.cn32-1312/c.2013.05.006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与有形文化遗产保护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始终伴随着诸多争议,尤其是空间保护,其中暗藏着非常敏感的文化政治议题:文化变迁过程中的权力控制,以及文化认同与文化冲突等。就国内"非遗"空间保护实践而言,由于保护区内居民缺乏文化认同的内在需求,面对强势的外来文化,其文化选择往往受制于功利驱动。对此,一方面应该正确认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理解文化变迁、转型的必然性,以及保护区内居民文化选择的合理性;另一方面通过文化专家的恰当介入,以接受对象的立场、视角、话语融入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维护保护区内居民的文化自信,帮助他们保持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调适文化的现代性转型。
引用
收藏
页码:197 / 20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与探索 [J].
周和平 .
求是, 2010, (04) :44-46
[2]   生态博物馆的思想及中国的行动 [J].
苏东海 .
国际博物馆(中文版), 2008, (Z1) :29-40
[3]   生态人类学与文化空间保护——以云南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为例 [J].
杨雪吟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3) :42-46
[4]  
建立与巩固:中国生态博物馆发展的思考[J]. 苏东海.中国博物馆. 2005(03)
[5]   台湾的生态博物馆:发展背景与现况 [J].
张誉腾 .
中国博物馆, 2005, (03) :70-74
[6]   法国的生态博物馆 [J].
阿兰·茹贝尔 ;
张晋平 .
中国博物馆, 2005, (03) :54-55
[7]   瑞典的生态博物馆 [J].
伊娃·贝格达尔 ;
张晋平 .
中国博物馆, 2005, (03) :56-57
[8]   警惕潜在的文化殖民趋势——生态博物馆理念所面临的挑战 [J].
方李莉 .
民族艺术, 2005, (03) :6-12
[9]   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保护与基层社区 [J].
周星 .
民族艺术, 2004, (02) :18-24
[10]   生态博物馆——一个进化的定义 [J].
乔治·亨利·里维埃 .
中国博物馆, 1986, (04) :7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