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濮凹陷坡折带特征与砂体分布

被引:2
作者
韩保清
曾红兵
张洪安
胡玉杰
机构
[1] 中原油田分公司西部勘探经理部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3] 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河南 濮阳
[4] 河南 濮阳
[5] 北京 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坡折; 构造演化; 盆地演化; 古地理学; 砂岩体; 分布; 岩性油气藏; 隐蔽油气藏; 东濮凹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1 [古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根据东濮凹陷的构造演化和古地理分析,可以概括出3种坡折带模式:构造坡折模式、断层斜坡模式和断层+古隆(梁)模式。由于坡折带制约着盆地充填可容纳空间的变化,是砂岩厚度和层数的增加带,又多位于油气运移的上倾方向,因此是形成岩性油气藏的有利部位。近年来利用坡折带分析、结合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在东濮凹陷岩性油气藏勘探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27+5 +5-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层序地层体制中的陆相储层发育规律 [J].
樊太亮 ;
吕延仓 ;
丁明华 .
地学前缘, 2000, (04) :315-321
[2]   “构造坡折带”——断陷盆地层序分析和油气预测的重要概念 [J].
林畅松 ;
潘元林 ;
肖建新 ;
孔凡仙 ;
刘景彦 ;
郑和荣 .
地球科学, 2000, (03) :260-266
[3]   构造断阶与砂体预测:以沾化凹陷富林地区为例 [J].
程日辉 ;
郑和荣 ;
林畅松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03) :203-206
[4]   层序地层应用于陆相油藏预测的成功实例 [J].
樊太亮 ;
李卫东 .
石油学报, 1999, (02) :20-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