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现象的相关研究

被引:54
作者
包翠秋
张志杰
机构
[1]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
行为; 心理现象和过程; 综述文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2.3 [学习与记忆];
学科分类号
040201 ;
摘要
目的:对拖延的概念、研究方法予以介绍,并回顾拖延的相关研究,包括拖延的背景、影响因素和拖延所导致的后果等,在此基础上,指出拖延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和将来的研究方向。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roQuest数据库(PsychologyJournals)1995-01/2005-08和EBSCOhost数据库1994-01/2006-02期间与拖延相关的文献,检索词“procrastination”,并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资料选择:从资料中选取影响因素相关度高的文献。纳入条件:①包括了实验研究文章和综述文章。②拖延行为的相关研究。排除标准:①两个数据库的重复文献。②文献中的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85篇关于拖延行为的英文文章,排除重复文献、重复研究以及相关度较低的文章后,有128篇文献纳入标准。其中关于拖延的概念和类型的文章10篇,关于拖延研究方法的文章13篇,关于拖延影响因素的文章87篇,关于拖延导致的影响的文章18篇。选取28篇用于综述。资料综合:拖延是个体在执行任务和决策时推迟或者不断延期的一种问题行为。拖延被划分为唤起性拖延、回避性拖延和决策拖延3种类型。拖延的研究常采用问卷法、日记研究法、观察法。拖延的内部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人格特征;自我设阻、避免失败、完美主义倾向是拖延的内部动机;而父母的养育方式、任务的性质、外部环境变量则成为拖延的外部影响因素;拖延所导致的消极后果是对自我意识和情绪有影响、对作业成绩有影响、对健康有影响;其积极的影响可能与创造性之间正相关。结论:人格特征、家庭背景、任务的性质、外部环境等都是拖延行为的影响因素,它所导致的引起作业成绩的下降、对个体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等结果也是非常严重的,国内应该关注这方面的研究,尽早填补这方面研究的空白,以期为拖延行为的矫正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32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