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岭油田中—区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被引:4
作者
谭成仟 [1 ]
赵昌伟 [2 ]
刘池阳 [1 ]
机构
[1]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2] 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
关键词
马岭油田中一区; 储层流动单元; 流动层带指标; 孔隙度; 渗透率; 泥质含量; 剩余油分布; 神经网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1.81 [];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1 ; 081802 ;
摘要
储层流动单元指的是连通体内具有相似岩性和物性特征的储集单元,而储层的非均质性则表现为不同流动单元之间岩性和物性的差异性。因此,利用表征储层岩性和物性特征的流动层带指标、孔隙度、渗透率和泥质含量等参数对储层流动单元进行定量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地下油水运动规律以及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剩余油的分布。在马岭油田中一区开展了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和剩余油分布的研究。首先选择马岭油田中一区的4口井作为关键井,利用4口关键井的岩心分析资料和测井资料,计算和提取了流动层带指标和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等参数,进行了聚类分析,并参照油田实际开发情况,确定了该区主力油层延安组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标准,即将延安组储层流动单元定义为4类,Ⅰ类的储集性能最好,Ⅳ类的储集性能最差。然后,采用神经网络技术,根据延安组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标准。对延安组的延92+3、延102、延102、延103和延104等5个油层组进行了储层流动单元平面分布预测,并结合实际地质和生产状况,对各类流动单元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流动单元与储层吸水、产液和剩余油分布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Ⅰ类和Ⅱ类流动单元区储集性能好,虽然开发程度高,但仍然是油田目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区域,是油田挖潜的主要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3+13 +1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测井多井评价研究 [J].
张松扬 ;
陈萍 ;
范宜仁 .
石油物探, 2005, (05) :433-438+15
[2]   复杂孔隙结构砂岩储层岩电参数研究 [J].
张明禄 ;
石玉江 .
石油物探, 2005, (01) :21-23+28
[3]   流动单元的井间预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J].
陈烨菲 ;
彭仕宓 ;
宋桂茹 .
石油学报, 2003, (03) :74-77
[4]   储层非均质体系、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和流动单元研究思路探讨 [J].
赵翰卿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2, (06) :16-18+43
[5]   流动单元研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J].
周方喜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2, (03) :30-32+5
[6]  
大庆油田河流——三角洲相储层研究[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隋军等著, 2000
[7]  
神经网络系统理论[M].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焦李成著,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