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就业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8
作者
车放 [1 ]
刘昊 [2 ]
机构
[1]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就业效应; 投资水平; 产出水平; 工资水平;
D O I
10.13546/j.cnki.tjyjc.2019.10.035
中图分类号
F719 [服务业]; F2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2 ; 120202 ; 0202 ; 020207 ; 020106 ;
摘要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保持着迅速增长的态势,是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的重要推动力量。文章以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为例,运用就业弹性、投入产出法、结构偏离度等指标对重庆市就业效应进行测度,实证分析了就业效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的直接就业效应和间接就业效应均较强,且具有较大的就业增长空间。在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中,行业投资水平和行业产出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提高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吸纳能力,而行业工资水平的提高则不利于该行业就业的增长。
引用
收藏
页码:145 / 14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新疆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检验及预测[J]. 慕慧娟,崔光莲. 人口与经济. 2015(03)
[2]   高增长背景下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低就业吸纳能力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J].
曾世宏 ;
马铭 .
产经评论, 2013, 4 (04) :5-12
[3]   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城市发展研究 [J].
邱灵 ;
方创琳 .
经济地理, 2012, 32 (11) :76-80
[4]   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低保对象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J].
车放 ;
车广吉 .
学术探索, 2012, (07) :65-69
[5]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就业效应视角的路径分析——以青岛市为例 [J].
吴淑玲 ;
胡昱 .
江西社会科学, 2011, 31 (08) :227-231
[6]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理:理论与实证 [J].
高觉民 ;
李晓慧 .
中国工业经济, 2011, (06) :151-160
[7]   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实证研究 [J].
孔令锋 .
人口与经济, 2011, (02) :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