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岩石圈构造单元

被引:61
作者
李廷栋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
关键词
岩石圈; 构造单元划分;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3.2 [地壳构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笔者根据地壳表层构造与深部构造相结合原则,提出岩石圈构造单元划分应遵循的6条原则。根据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别是地球物理场所显示的特征,以贺兰山—川滇南北构造带为界,初步把中国大陆及邻近海域划分为中亚岩石圈构造域和东亚岩石圈构造域2个一级岩石圈构造单元,并进一步划分出6个二级构造单元:西域岩石圈块体、青藏岩石圈块体、松辽岩石圈块体、华北岩石圈块体、华南岩石圈块体、南海岩石圈块体,分别阐述了它们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主要特征。最后,就岩石圈构造单元划分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一些看法。
引用
收藏
页码:700 / 71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中国东南大陆边缘带岩石圈三维结构—动力学型式 [J].
蔡学林 ;
朱介寿 ;
曹家敏 ;
阳正熙 ;
刘顺 ;
郑圻森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5, (03) :25-34
[2]   中国大陆现今构造运动的GPS速度场与活动地块 [J].
张培震 ;
王琪 ;
马宗晋 .
地学前缘, 2002, (02) :430-441
[3]   西昆仑及邻区岩石圈结构构造演化——塔里木南—西昆仑多学科地学断面简要报道 [J].
肖序常 ;
刘训 ;
高锐 ;
罗照华 .
地质通报, 2002, (02) :63-68
[4]   青藏高原隆升的过程和机制 [J].
李廷栋 .
地球学报, 1995, (01) :1-9
[5]   中国东部岩石圈根/去根作用与大陆“活化”──东亚型大陆动力学模式研究计划 [J].
邓晋福,莫宣学,赵海玲,罗照华,杜杨松 .
现代地质, 1994, (03) :349-356
[6]   亚洲大地构造的演化 [J].
李春昱 ;
王荃 ;
刘雪亚 ;
汤耀庆 .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84, (03) :3-11
[7]  
按大地构造观点进行中国地震地质区划的尝试.[J].黄汲清.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79, 00
[8]   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 [J].
黄汲清 ;
任纪舜 ;
姜春发 ;
张之孟 ;
许志琴 .
地质学报, 1977, (02) :117-135
[9]   镶嵌的地壳 [J].
张伯声 .
地质学报, 1962, (03) :275-288
[10]   从多旋回构造运动观点初步探讨地壳发展规律 [J].
黄汲清 ;
姜春发 .
地质学报, 1962, (02) :10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