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节事活动与地方文化空间生产的关系——以北京前门—大栅栏地区节事活动为例

被引:38
作者
周尚意 [1 ]
吴莉萍 [1 ]
张瑞红 [1 ,2 ]
机构
[1] 北京市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学院
[2]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关键词
空间生产理论; 节事活动; 文化意义; 北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127 [地方文化与文化事业];
学科分类号
060107 ; 060207 ;
摘要
基于空间生产理论,采取实地景观考察、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北京前门—大栅栏地区的节事活动与地方文化空间生产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地方政府在空间生产中发挥的特殊作用,以及节事文化空间的"第三空间"性质。研究表明:第一,政府在节事活动中占绝对的权力地位,以行政和财政手段投入节事活动,从而赋予实体空间新的文化符号意义,进而实现空间的再生产。第二,政府努力创造非排他的消费条件,从而使得人们公平地享受节事活动这一公共物品,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资本主义机制下空间再生产中的不公平性。第三,该区域的节事活动努力营造观念与实践、自我与他者融合的"第三空间",使空间具有自下而上的再生产活力。第四,与历史密切联系的节事活动增强了历史街区独特的文化形象和文化资本。从结论延伸出两个建议:第一,区域性节事活动的策划组织人应将节事活动与本区域的历史植根联系起来,从而赋予地区实体空间恒久且独特的文化软资产。第二,强化个体日常社会实践和抽象文化符号的联系,加强个体对本区文化形象的理解,从而达到认同。
引用
收藏
页码:1994 / 200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节事感知与地方认同的关系研究.[D].肖璐.华南理工大学.2012, 01
[2]  
大众参与非专业类旅游节庆的影响因素研究.[D].姚海琴.浙江大学.2006, 06
[3]  
节事活动策划与管理.[M].卢晓; 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  
费孝通在2003.[M].费孝通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5]  
文学符号学.[M].赵毅衡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
[6]   基于场域理论的文化遗产旅游地多维空间生产研究——以江南水乡周庄古镇为例 [J].
郭文 ;
黄震方 .
人文地理, 2013, 28 (02) :117-124
[7]   基于日常生活的消费空间生产:一个消费空间的文化研究框架 [J].
张敏 ;
熊帼 .
人文地理, 2013, 28 (02) :38-44
[8]   节事活动游客的重游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以上海世博会为例 [J].
张岚 ;
赵金凌 ;
李晏墅 ;
侯国林 .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2, (03) :118-124
[9]   文化创意产业对旧城空间生产的作用机制研究——以北京市南锣鼓巷旧城再生为例 [J].
黄斌 ;
吕斌 ;
胡垚 .
城市发展研究, 2012, (06) :86-90+97
[10]   我国旧城改造的空间生产研究——以上海新天地为例 [J].
姜文锦 ;
陈可石 ;
马学广 .
城市发展研究, 2011, 18 (10) :84-8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