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作用对气态烃组成和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被引:10
作者
于林平
潘长春
刘金钟
傅家谟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
[3] 广东广州
关键词
气态烃氧化作用; 赤铁矿;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 H2S; 碳同位素;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5.03.008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通过加水模拟实验,揭示了气态烃在被矿物氧化过程中分子组成和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气态烃、非烃(H2、CO2、H2S)组成及碳同位素组成发生了明显且很有规律的变化。气态烃碳数越高,氧化速率越快,碳同位素变化(增重)越大。当氧化剂为赤铁矿或赤铁矿+硫酸镁时,CH4含量没有明显降低,δ13C值增重1‰~2‰;C2H6含量最后(288h)降低了约20%,δ13C值增重约3‰;C3H8含量最后降低了约50%,δ13C值增重约5‰;iC4H10含量在72h时即降低了约80%,氧化速率远高于nC4H10。非烃CO2的含量增加了1.26~1.71倍。当氧化剂为硫酸镁时,CH4含量明显增高,最多时增加了34.7%,δ13C值增重约8‰;C2H6含量在72h时降低了约14%,在144h时降低了约85%,δ13C值增重约24‰;C3H8含量在72h时降低了约65%,在144h时降低了98%以上;iC4H10和nC4H10在72h时即降低了90%以上。非烃CO2含量最多增加了1.86倍,H2S最多增加了9.62倍。这些实验结果对认识天然气藏在矿物氧化过程中分子组成和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69 / 27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甲烷和固态硫酸钙的热化学还原反应模拟实验初步研究 [J].
岳长涛 ;
李术元 ;
丁康乐 ;
钟宁宁 .
地球化学, 2003, (06) :601-605
[2]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天然气混源的地球化学标志与评价 [J].
李贤庆 ;
胡国艺 ;
李剑 ;
张爱云 ;
侯读杰 ;
唐友军 .
地球化学, 2003, (03) :282-290
[3]   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仙关组高含硫气藏H2S成因研究 [J].
王一刚 ;
窦立荣 ;
文应初 ;
张静 ;
刘划一 .
地球化学, 2002, (06) :517-524
[4]   煤型气碳同位素演化二阶段分馏模式及机理 [J].
刘文汇 ;
徐永昌 .
地球化学, 1999, (04) :359-366
[5]   中国陆相成因天然气同位素组成特征 [J].
沈平 ;
徐永昌 .
地球化学, 1991, (02) :14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