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情境下的社会心态研究——“生物—心理—社会”研究思路与方法

被引:2
作者
应小萍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关键词
灾难; 多学科交叉; 社会心态; 应激; 心理原始化回归;
D O I
10.16822/j.cnki.hitskb.2012.06.003
中图分类号
C912.6 [社会心理、社会行为];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从"生物—心理—社会"的视角全面地探讨灾难情境下的人们的社会心态变化规律及其特点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生物学视角的研究成果表明,灾难后的心理行为变化源于人类前额叶的高级认知控制功能受到应激影响的条件下转变为由杏仁核所主导的快速情绪反应模式。心理学视角的研究分析认为,灾难后的心理行为变化可看做进化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理论双重意义上的心理原始化过程。社会文化视角的分析认为,灾难后的心理行为变化可看做一种社会文化心态模式从"平时状态"向"灾难应急模式"的转换。这三个视角的研究分析既有内在本质的联系,也遵循各自不同的逻辑,只有将这三个视角结合起来考虑,我们才能获得对于灾难后社会心态变化的全面认识。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灾难后的心理原始化回归 [J].
应小萍 ;
罗劲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7 (02) :147-156
[2]   归零:以汶川的名义 [J].
吕乃基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11 (03) :17-19+126
[3]   浅析“80后”大学生的特点——以抗震救灾为视角 [J].
李雪 .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02) :125-126
[4]   网络参与非直接物质性社会冲突的个案及社会学思考——基于汶川地震减灾中的“万科捐款门事件” [J].
明世法 ;
陈为智 .
兰州学刊 , 2008, (12) :90-92
[5]  
近代早期西欧的巫术与巫术迫害[D]. 陆启宏.复旦大学. 2006
[6]  
设计心理学[M]. 中信出版社 , (美)唐纳德·A.诺曼(DonaldA.Norman)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