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竹园钨多金属矿床形成机制的物理化学分析

被引:32
作者
龚庆杰
於崇文
张荣华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柿竹园; 钨矿床; 流体包裹体; 溶解度; 成矿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67 [钨];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通过对柿竹园钨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发现 ,矿物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主要集中在2 0 0~ 330℃ ,而矿区大规模的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 2 5 0~ 35 0℃ ,成矿流体的压力大约在 38~ 6 8MPa。依据 34MPa、w(NaCl) =4 .0 %溶液中WO3 的溶解度数据计算了化学反应WO3 (s) +NaCl +H2 O =NaH WO4+HCl在 2 5 0 ,30 0 ,35 0和 4 0 0℃的lgK分别为 - 4 .0 6、- 4 .0 5、- 3.83和 - 3.4 9,此条件下NaH WO4(aq) 的表观吉布斯自由能分别为 - 12 81.2 ,- 12 91.3,- 130 4 .1和 - 1319.7kJ/mol。由此热力学数据计算了白钨矿在该体系中的溶解度 ,结果发现白钨矿的溶解度较相同条件下WO3 的溶解度低 2个数量级以上。柿竹园超大型钨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具备有持续的“热源”、充沛的“水源”和丰富的“矿源” ,而且成矿流体对成矿物质具有超强的萃取和搬运能力。千里山花岗岩体的多次夕卡岩化和云英岩化围岩蚀变是成矿流体中钨产生有效富集的重要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617 / 62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实验地球化学.[M].曾贻善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等编;.科学出版社.1999,
[3]  
流体包裹体热力学.[M].刘斌;沈昆著;.地质出版社.1999,
[4]  
湖南柿竹园钨锡钼铋多金属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M].毛景文等著;.地质出版社.1998,
[5]  
矿物及有关化合物热力学数据手册.[M].林传仙等 编著.科学出版社.1985,
[6]   NaCl-H2O体系中WO3溶解度超临界现象实验探讨 [J].
龚庆杰 ;
岑况 ;
於崇文 ;
龚庆杰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7) :562-567
[7]  
柿竹园超大型钨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条件与成矿模式.[J].刘义茂;王昌烈;胥友志;卢焕章;康卫清;曾提.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1998, S2
[8]   柿竹园-野鸡尾钨锡钼铋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初步研究 [J].
宋学信 ;
张景凯 .
矿床地质, 1990, (04) :332-338
[9]   NaCl—H2O溶液包裹体的密度式和等容式及其应用 [J].
刘斌 ;
段光贤 .
矿物学报, 1987, (04) :345-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