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性辞格与表达性辞格

被引:19
作者
刘大为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
关键词
辞格; 认知关系; 语义分析; 不可能特征;
D O I
10.16382/j.cnki.1000-5579.2001.03.003
中图分类号
H15 [写作、修辞];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3 ;
摘要
本文主要为研究因认知关系改变而形成的辞格提供语言学的方法。首先在语义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必有特征、可能特征和不可能特征三个概念,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表现形式。然后进一步论证所有因认知关系改变而形成的辞格在语言层面上的表现都是为了接纳一个不可能特征,并且分析了“零距/有距”、“隐含/显现”、“直接/间接”、“正向/负向”四种接纳的语义方式。最后,从辞格的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出发评论了修辞研究中割裂装饰与本体的传统观念与“功能即形式”的新观念。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30+125 +125-12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20世纪中国修辞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J].
胡范铸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 (06) :98-102
[2]  
破格句研究.[J].刘大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 02
[3]  
认知心理学.[M].(美)[J.B.贝斯特]JohnB.Best著;黄希庭主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4]  
创造的秘密.[M].(美)阿瑞提(Arieti;S.)著;钱岗南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