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伦理学本土化建构的应有视域

被引:9
作者
李培超
机构
[1] 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
关键词
环境伦理学; 本土化; 话语权; 实践效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2-058 [道德与环境];
学科分类号
01 ; 0101 ;
摘要
环境伦理学本土化建构是对我国环境伦理学三十年发展历程反思和对其未来走向的理论自觉,体现的是对中国环境伦理学在满足现实需要的基础上获得话语权和强化其实践效能的强烈要求,这也决定了中国环境伦理学本土化的建构应当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上同时展开。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儒家与当代西方环境伦理学:一个初步的比较 [J].
杨通进 .
中国哲学史, 2006, (01) :38-42
[2]   荒野保护与第三世界:深层生态学的困境 [J].
雷毅 ;
李小重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02) :15-19
[3]   创造中国环境伦理学学派,建设中国环境伦理学 [J].
余谋昌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01) :17-22
[4]   环境问题上的代内正义原则 [J].
韩立新 .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4, (05) :21-27
[5]   论抽象自然观的三种表现形式 [J].
俞吾金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04) :3-8+21
[6]  
应用伦理学丛书[M]. 江西人民出版社 , 罗国杰等主编, 2001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德)马克思,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