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群体水稻产量及产量性状间的相互关系

被引:11
作者
胡文河
邓少华
贾恩吉
机构
[1]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2]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吉林 长春
[3] 吉林 长春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产量性状; 通径分析;
D O I
10.13327/j.jjlau.2002.05.003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采用相关、回归、通径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群体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群体水稻产量构成因素表现不同。单位面积穗数随着群体变小,数量变少;穗粒数随着群体变小而增加,但有一定限度;千粒重随群体变小而增加。通径分析表明: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单位面积穗数次之,千粒重再次之,空秕率最小。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中矮秆高粱杂交种杂种优势及其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J].
何文安 ;
贾恩吉 ;
邓邵华 ;
齐义杰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1, (04) :11-14
[2]   “吉农大3号”和“吉农大13号”水稻品种(品系)产量构成因素的比较分析 [J].
杨福 ;
王晓丽 ;
马景勇 ;
凌凤楼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1, (04) :21-24
[3]   栽培密度对水稻新品种“玉丰”产量构成影响的研究 [J].
张三元 ;
李彻 ;
石玉海 ;
张俊国 ;
杨桂兰 ;
赵劲松 .
吉林农业科学, 1997, (02) :7-10
[4]   不同群体下水稻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 [J].
胡文河 ;
吴春胜 ;
邓劭华 ;
何绍桓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997, (01) :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