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评价

被引:6
作者
王丹
马晓慧
机构
[1] 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
关键词
赤眼蜂; 二化螟; 防治效果; 水稻;
D O I
10.15889/j.issn.1002-1302.2015.05.037
中图分类号
S435.112.1 [];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为探讨辽河三角洲稻区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防效,研究分别在不同释放时间、次数、蜂量情况下防治效果的差异,并在最适条件下测定综合防效。结果表明,结合水稻二化螟越冬基数和1代发生情况,在二化螟卵始盛期分3次放蜂,蜂量控制在1万头/(次·667 m2),防治效果在70%以上。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1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辽河三角洲稻区优势天敌种类调查分析 [J].
王井士 ;
马晓慧 ;
桑海旭 .
植物保护, 2015, (01) :163-165+184
[2]   温度对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松毛虫赤眼蜂种群参数的影响 [J].
张海燕 ;
丛斌 ;
田秋 ;
付海滨 ;
董辉 .
昆虫学报, 2006, (03) :433-437
[3]   赤眼蜂研究和应用进展 [J].
刘树生 ;
施祖华 .
中国生物防治, 1996, (02) :78-84
[4]   松毛虫赤眼蜂两性生殖品系与孤雌产雌品系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J].
王翠敏 ;
丛斌 ;
崔宝玉 ;
戴秋慧 ;
张兆琳 .
中国生物防治, 2006, (02) :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