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浅水陆架走向深水陆坡——南海深水扇系统的研究

被引:73
作者
彭大钧
庞雄
陈长民
舒誉
叶斌
甘其刚
吴昌荣
黄先律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
[2]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深圳分公司技术部
关键词
浅水陆架; 深水陆坡; 南海深水扇系统; 低水位体系域;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5.01.001
中图分类号
P744.4 [石油和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南海深水扇系统是近年来在南海海域的重大发现,证实自 30Ma以来深水扇系统密集地分布在我国的近海海域内,并以其宏大的规模、典型的结构及巨大的勘探前景引起国内外的关注。深入展开深水扇系统的研究将是我国油气界与科学界的重大任务。  近 20年来,深水扇系统已成为国际石油产量与储量增长的主体,已经有 60多个国家进行深水扇研究,并在国际学术界获得高度重视。据认为:“深水浊流及其有关储层在今后至少 25年内将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研究的前缘”。  南海珠江口盆地深水扇系统发育区域的地质条件与国际上已有重大油气发现的深水扇系统发育区有许多重要的相似。古珠江大河充足的物源供应,长期沉降的深水凹陷与海平面周期性下降是纵向上呈良好叠置状态的深水扇系统发育的要素;而立足于精度较好,保真程度较高的高分辨地震剖面是识别层序界面,识别低水位体系域,辨识陆架坡折带的技术关键,这就使研究领域从浅水陆架进入到深水陆坡。  应当给深水扇系统赋予科学的定义;然而国际学术界对深水扇系统的沉积物性质、类型及预测方法技术存在争议。但是,毫无疑义的是,深水扇系统具有可识别性,它对油气的运移、聚集、隐蔽圈闭的形成以及指导油气勘探有着重要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 条
  • [1] On the origin and flow behavior of submarine slides on deep-sea fans along the Norwegian–Barents Sea continental margin.[J].A. Elverh?i;H. Norem;E. S. Andersen;J. A. Dowdeswell;I. Fossen;H. Haflidason;N. H. Kenyon;J. S. Laberg;E. L. King;H. P. Sejrup;A. Solheim;T. Vorren.Geo - Marine Letters.1997, 2
  • [2] 珠江口盆地(东部)第三系油气藏形成条件.[M].陈长民等著;.科学出版社.2003,
  • [3] 中国油气勘探.[M].邱中建;龚再升主编;.地质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