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几种盐化草地第一性生产力的研究Ⅱ地下生物量的分布特点

被引:5
作者
沈禹颖,赵银,阎顺国
机构
[1] 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地下生物量,根系,小灯心草,海韭菜,芦苇,赖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定位调查河西走廊三种盐化草地地下生物量随时空分布的规律表明:1)在垂直剖面中,海韭菜、小灯心草和芦苇+赖草草地根系均呈“T’型。海韭菜草地的根量在30~40cm处有一增大,与芦苇在该层产生水平根茎有关;小灯心草草地地表根系极丰富,0~10cm与10~20cm层的根量比达5.0;而芦苇+赖草草地的构成种简单,地下生物量较前两个草地为少;2)三种草地地下生物量随土壤深度的关系均可用非线性函数描述,其最佳模型为:海韭菜草地:Y=234.716+23544.542/x(r=0.975F=245.95)x∈(0~50cm);小灯心草草地:Y=179.386×e25.04/x(r=0.978F=279.209)x∈(0~50cm);芦苇+赖草草地:Y=36.001+2379.572/x(r=0.947F=138.797)x∈(0~60cm〕;3)以上三种草地的活根量均在生长季未达最大,分别占剖面中相对含量的90.92%,94.7%和90.17/;表层根系量大,非常活跃,海韭菜草地表层土壤活根量波动在32.25%~45.18%,死根量波动于32.32%~51.2%;小灯心草草地表层活根和死根量波动较大,于29.68%~6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河西走廊盐化草甸主要植物群落分布特点及其土壤环境特征 [J].
沈禹颖,阎顺国,朱兴运 .
植物生态学报, 1994, (01) :95-102
[2]   羊草草原和大针茅草原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分配 [J].
黄德华 ;
尹承军 ;
陈佐忠 .
植物学通报, 1993, (S1) :29-30
[3]   内蒙古典型草原地下生物量的分布模型 [J].
尹承军 ;
陈佐忠 ;
黄德华 .
植物学通报, 1993, (S1) :30-31
[4]   草地地下生物量研究综述 [J].
孙力安 ;
梁一民 ;
刘国彬 .
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 1993, (01) :6-13
[5]   不同生境芦苇形态特征和茎秆解剖结构的比较研究 [J].
陈国仓 ;
张承烈 .
兰州大学学报, 1991, (01) :91-98
[6]  
根系研究法.[M].[德]伯姆 著;薛德榕;谭协麟 译.科学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