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气候适宜度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以商丘地区为例

被引:20
作者
史本林
朱新玉
胡云川
刘晓满
机构
[1] 商丘师范学院
关键词
气候变暖; 玉米; 气候适宜性; 黄淮地区;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3.10.014
中图分类号
S162.5 [气候与作物生长];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01 ; 0901 ;
摘要
运用商丘地区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及气象试验站1971~2010年逐日日照时数、温度和降水量观测值,构建了玉米光照、温度、降水及综合气候适宜度计算模型,对1971~2010年玉米全生育期及各主要生育阶段的气候适宜度与综合气候适宜度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全生育期温度、光照、降水及综合气候适宜度平均值分别为0.507、0.587、0.545及0.541;玉米生育期内光照适宜度较好,降水适宜度次之,温度适宜度最差,温度是限制玉米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因子。近40 a以来,温度适宜度以0.003/10a线性趋势下降,光照适宜度以0.049/10a线性趋势下降,降水适宜度以0.006/10a线性趋势下降。气候因子匹配效果较差,对玉米的生长不利。降水和温度是影响玉米播种及出苗的主要气候因子,播种-出苗期气候因子综合匹配效果较差。温度的明显升高及夏秋两季日照时数降低幅度较大,导致玉米出苗-拔节期对各气候因子的适宜性较差。玉米拔节-抽穗期降水和温度的适宜性较高,降水和温度的有效匹配有利于玉米的拔节及抽穗。抽穗-乳熟期温度、光照和降水组合效果趋好,有利于玉米干物质量的积累;乳熟-成熟期光照适宜性较强,温度和降水适宜性较差,综合气候适宜性变差。
引用
收藏
页码:1277 / 128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地区热量资源及玉米温度适宜度.[J].冶明珠;郭建平;袁彬;赵俊芳;.应用生态学报.2012, 10
[2]   近60年昆明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J].
何云玲 ;
鲁枝海 .
地理科学, 2012, 32 (09) :1119-1124
[3]   华北地区高温日数的气候特征及变化规律 [J].
施洪波 .
地理科学, 2012, 32 (07) :866-871
[4]   1961—2010年我国冬小麦可种植区变化特征 [J].
王培娟 ;
张佳华 ;
谢东辉 ;
韩丽娟 .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 (02) :215-224
[5]   气候变暖下东北地区春玉米生产潜力变化分析 [J].
陈长青 ;
类成霞 ;
王春春 ;
张卫建 .
地理科学, 2011, 31 (10) :1272-1279
[6]   气候变化对甘肃省冬小麦气候适宜性的影响 [J].
蒲金涌 ;
姚小英 ;
王位泰 .
地理研究, 2011, 30 (01) :153-160
[7]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中国古代农业影响研究的若干进展 [J].
何凡能 ;
李柯 ;
刘浩龙 .
地理研究, 2010, 29 (12) :2289-2297
[8]   南京市近60年气候变化及其对冬小麦产量影响 [J].
茆长宝 ;
陈勇 .
资源科学, 2010, 32 (10) :1955-1962
[9]   中国粮食生产的综合影响因素分析 [J].
熊伟 ;
林而达 ;
蒋金荷 ;
李岩 ;
许吟隆 .
地理学报, 2010, 65 (04) :397-406
[10]   中国近30年气候要素时空变化特征 [J].
李爽 ;
王羊 ;
李双成 .
地理研究, 2009, 28 (06) :1593-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