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早二叠世阿丁斯克期菊石及生物地层

被引:4
作者
周祖仁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
菊石; 层位; 阿丁; 龙吟组; 早二叠世; 阳新世; 生物地层; 泥晶灰岩; 石灰岩; 二叠纪; 华南;
D O I
10.19800/j.cnki.aps.1988.03.01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一、前言我国地质界长期以来,沿用以华南马平组(船山组)上部 "Pseudoschwagerina 带"(广义)与二叠系命名地点苏联乌拉尔西部阿谢尔阶对比,以栖霞组与阿丁斯克阶对比的方案;强调由于地壳运动"云南上升"或"黔桂运动",马平组(船山组)与栖霞组之间在我国南方普遍存在沉积间断,造成华南缺乏萨克马尔期沉积的印象.近廿年来,西南地区的地质工作者在黔西南和桂西北等地上述两个岩组之间发现厚达数百米的"石炭-二叠系过渡层",即碎屑岩相的"龙吟组"(广义)和碳酸岩相的"常么组"和"纳
引用
收藏
页码:368 / 381+417 +417-418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贵州黑区(望谟如牙—罗甸纳水)石炭系(牙形类、(竹蜓)类)生物地层研究附视频 [J].
熊剑飞 ;
翟志强 .
贵州地质, 1985, (03) :269-287
[2]   湘东南早二叠世栖霞期早期的Schwagerina cushmani(竹蜓)类群 [J].
周祖仁 .
古生物学报, 1982, (02) :225-248+283
[3]   桂西北早二叠世早期地层——常么组 [J].
龙家荣 .
地层学杂志, 1982, (01) :41-45
[4]  
全国地层会议学术报告汇编[M]. 科学出版社 , 全国地层委员会编,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