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黔桂地区二叠纪的生物礁

被引:6
作者
李钟模
机构
[1] 化工部化学矿产地质研究院
关键词
生物礁; 组合特征; 范嘉松; 亚相; 礁前; 二叠纪; 滇黔桂地区; 堤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生物礁的研究已有近百年历史,但真正引起地质界的重视,掀起研究热潮还是在本世纪四十年代以后。地质研究中之所以出现这种“生物礁热”,则是因为人们发现生物礁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例如世界上现有八口日产万吨以上油井,都是产在碳酸盐沉积区,而且有四口产在礁型油田中,其中三口集中在墨西哥黄金巷环礁油区。震惊世界的超级高产油井——塞罗·阿苏耳4号井(初产为31740吨/日,数十年稳产在28500吨/日左右)就位于该环礁带中。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4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贵州泥盆系碳酸盐岩沉积相 [J].
叶德胜 ;
周棣康 ;
邹志福 .
沉积学报, 1983, (02) :84-95
[2]   广西大厂龙头山泥盆纪生物礁的研究 [J].
曾允孚 ;
王正瑛 ;
田洪均 .
地质论评, 1983, (04) :321-330+399
[3]   鄂西二叠系生物礁的基本特征及其发育规律 [J].
范嘉松 ;
张维 ;
马行 ;
张荫本 ;
刘怀波 .
地质科学, 1982, (03) :274-282+343
[4]   贵州中三叠世生物礁 [J].
贺自爱 ;
杨宏 ;
周经才 .
地质科学, 1980, (03) :256-264+303
[5]   论古代海洋碳酸盐沉积环境基本模式 [J].
范嘉松 ;
李菊英 ;
赵生才 .
地质科学, 1979, (04) :287-301
[6]  
全国地层会议学术报告汇编[M]. 科学出版社 , 全国地层委员会编, 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