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转型期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进展与偏差

被引:6
作者
李迎生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北京
关键词
市场转型; 农村; 社会保障制度; 家庭保障; 改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3.7 [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保障];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4 ;
摘要
自19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对农村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主要社会保障项目进行了一些改革的尝试和探索。这一时期的改革在制度本身的建设、制度环境的建设及立法保障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多种原因,总的来说,农村社会保障改革的步伐不大,制度化程度还不高,家庭保障仍是农村社会保障的基本模式,保障功能差且比较脆弱。改革以来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偏差主要表现在对土地的保障功能估计过高,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和稳定的推进措施,政府本该履行的角色不到位等。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相对独立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J].
谢元态 .
当代财经, 1998, (06) :21-24
[2]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社会保障体制的转换 [J].
程为敏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 (03) :49-57+128-129
[3]  
扎扎实实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N]. 吴仪.人民日报. 2004
[4]  
中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与实践[M]. 人民出版社 , 多吉才让著, 2001
[5]  
中国农村老年保障:从土改中的土地到全球化时的养老金[摘要] .2 亚洲开发银行. .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