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BBB)改变,并从对纤溶酶系统调节的影响方面探讨大黄苷元、BMSCs移植及其联合保护微血管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扩增BMSCs;大鼠随机分组;线栓法制备MCAO模型;术后3h再灌注24h,将BMSCs由同侧颈内动脉移植入脑,大黄苷元灌胃用药;观察脑微血管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BMSCs移植后d7(早期)、d14(中期)和d28(后期)IgG和LN、tPA和PAI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微血管残缺、破损,脑组织IgG和tPA表达增强,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呈增加趋势;LN和PAI表达减弱,其中PAI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呈减弱趋势。与模型组比较,大黄苷元组d7、移植组d14和d28、联合组各时间点大鼠微血管结构改善明显;大黄苷元组各时间点的IgG和tPA表达均减弱,LN增强,d14的PAI表达增强;移植组d14和d28的IgG和tPA表达减弱,LN增强;联合组各时间点IgG和d14的tPA表达减弱,d7的LN和各时间点PAI表达增强。联合组d7的微血管结构较移植组完整,其d28的tPA表达分别较大黄苷元和移植组降低,d14和d28的LN、d7和d28的PAI-1均较大黄苷元和移植组增强。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微血管基底膜层连蛋白降解明显,BBB通透性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增加;BMSCs移植后早期保护微血管受损的作用不明显,此后随移植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大黄苷元可使BMSCs移植早期的作用提前及中、后期作用增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PAI-1表达以调节纤溶酶平衡,进而减轻微血管基底膜胶原降解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