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明铺遗址战国至两汉先民食物结构和农业经济的转变

被引:20
作者
侯亮亮 [1 ,2 ]
王宁 [1 ,2 ]
吕鹏 [3 ]
胡耀武 [1 ,2 ]
宋国定 [1 ,2 ]
王昌燧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人类演化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关键词
申明铺遗址; 战国至两汉; C和N稳定同位素; 食物结构; 农业经济; 社会环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9 [中国农业经济史]; K878 [遗址];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60107 ;
摘要
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显示,战国(475~221BC)至两汉(206BC~220AD)时期,我国农业经济的基本格局发生了明显改变,即以稻粟农业为主转为稻粟麦农业.然而,在此阶段先民食物结构的演变及其与农业经济转型之间的内在联系,却缺乏相应的认识.为此,我们对河南淅川申明铺遗址出土的人骨和兽骨进行了C和N稳定同位素分析.在排除异常的δ13C和δ15N值后,两汉先民的δ13C均值((16.7±0.8)‰,n=15)明显低于战国先民的相应值((12.7±0.8)‰,n=14),两者差异极其显著,这与两汉时期的先民普遍种植水稻和小麦,尤其是小麦的大量推广,密切相关;两汉时期先民δ15N值的变异范围(6.6‰~9.3‰),也小于战国先民(6.2‰~10.4‰),暗示两汉先民较战国先民的肉食来源更为接近.战国至两汉时期先民食物结构的变化,当为两汉时期更为稳定的社会环境、利农政策的实施及新农业工具的出现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1018 / 102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青龙泉遗址人和猪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J]. 郭怡,胡耀武,朱俊英,周蜜,王昌燧,Michael P.RICHARDS.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1(01)
[2]   河南淅川沟湾遗址农业发展方式和先民食物结构变化 [J].
付巧妹 ;
靳松安 ;
胡耀武 ;
马钊 ;
潘建才 ;
王昌燧 .
科学通报, 2010, 55 (07) :593-599
[3]  
利用C,N稳定同位素分析法鉴别家猪与野猪的初步尝试[J]. 胡耀武,栾丰实,王守功,王昌燧,Michael P.Richards.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06)
[4]   碳十三和氮十五分析与古代人类食物结构研究及其新进展 [J].
张雪莲 .
考古, 2006, (07) :50-56
[5]   新石器时代粟稻混作区初探 [J].
王星光 ;
徐栩 .
中国农史, 2003, (03) :4-10
[6]   古人类食物结构研究 [J].
张雪莲 ;
王金霞 ;
冼自强 ;
仇士华 .
考古, 2003, (02) :158-171
[7]   编户齐民与两汉王朝的人口控制 [J].
马新 .
东岳论丛, 1996, (05) :82-88
[8]   从画像砖、石看汉代农业经济特点 [J].
林正同 .
农业考古, 1996, (01) :38-47
[10]   谷仓罐概述 [J].
陈定荣 .
农业考古, 1987, (02) :279-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