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炎症因子影响

被引:45
作者
郑婕 [1 ]
田建会 [1 ]
丁思华 [2 ]
机构
[1]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
[2] 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
关键词
冠状动脉综合征; 白细胞介素-18; C反应蛋白质; 阿托伐他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30例,稳定型心绞痛病人20例,以2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脂I、L-18和hs-CRP水平。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入院后每晚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每日1次,共用药6周,测定治疗后病人血脂I、L-18和hs-CRP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血清IL-18和hs-CRP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190.961、22.359,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高于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治疗后IL-18和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53、7.991,P<0.01)。结论IL-18和hs-CRP是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阿托伐他汀能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的炎症反应。
引用
收藏
页码:153 / 15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冠心病病人血清VEGF与IL-18变化及临床意义 [J].
朱琳琳 ;
刘成玉 .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7, (02) :117-119
[2]   易损斑块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检测的研究进展 [J].
李崇剑 ;
高润霖 ;
杨跃进 ;
陈纪林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4, (06) :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