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年中国光合有效辐射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34
作者
朱旭东 [1 ,2 ]
何洪林 [1 ]
刘敏 [1 ,2 ]
于贵瑞 [1 ]
孙晓敏 [1 ]
高彦华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光合有效辐射(PAR); Mann-Kendall趋势分析;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2.1 [太阳辐射];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基于中国陆地区域1961-2007年逐年/季节平均光合有效辐射(PAR)的空间化数据(10km×10km),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与Mann-Kendall趋势分析方法对近50年年/季节平均PAR进行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①全国PAR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总体上呈现东南低、西部高的特点,年均PAR在17.7~39.5molm-2d-1之间。②全国像元平均的年/季节平均PAR表现出一个较明显的波动下降过程,年均PAR降幅为0.138molm-2d-1/10a,不同季节下降幅度存在差异,夏季降幅最大。③逐像元分析显示全国大部分地区PAR呈现显著下降趋势(α=0.05),东部趋势变化较西部明显,夏冬两季在PAR年际变化中的贡献最大。华北地区在不同季节都是下降区域,而青藏高原西北地区在不同季节都表现为上升趋势。④PAR年际变化率空间分布在不同时段差异明显,同一地区PAR年际变化率不仅在不同季节存在差异,而且在不同时段也不相同,总体上1990年代之前PAR下降较快,之后下降趋势变缓。
引用
收藏
页码:270 / 28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逐日太阳辐射的模拟计算 [J].
童成立 ;
张文菊 ;
汤阳 ;
王洪庆 .
中国农业气象, 2005, (03) :165-169
[2]   内蒙古草原光合有效辐射的计算方法 [J].
白建辉 ;
王庚辰 .
环境科学研究, 2004, (06) :15-18+34
[3]   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太阳资源辐射计算方法研究 [J].
何洪林 ;
于贵瑞 ;
牛栋 .
资源科学, 2003, (01) :78-85
[4]   全球气候变暖研究中的不确定性 [J].
龚道溢 ;
王绍武 .
地学前缘, 2002, (02) :371-376
[5]   太湖地区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基本特征及其气候学计算 [J].
张运林 ;
秦伯强 .
太阳能学报, 2002, (01) :118-123
[6]   中国陆地区域气象要素的空间插值 [J].
林忠辉 ;
莫兴国 ;
李宏轩 ;
李海滨 .
地理学报, 2002, (01) :47-56
[7]   辽宁省太阳辐射的计算方法及其分布特征 [J].
刘新安 ;
范辽生 ;
王艳华 ;
王秋凤 ;
任传友 ;
李正泉 .
资源科学, 2002, (01) :82-87
[8]   中国近30年太阳辐射状况研究 [J].
李晓文 ;
李维亮 ;
周秀骥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1998, (01) :25-32
[9]   我国地面太阳辐射量的时空变化研究 [J].
查良松 .
地理科学, 1996, (03) :41-46
[10]   近40年中国云量变化的分析 [J].
曾昭美 ;
严中伟 .
大气科学, 1993, (06) :68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