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奋性氨基酸在脊髓继发性损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15
作者
叶晓健,李家顺,王家林,李明,奚建华
机构
[1]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第二军医大学中心实验室
关键词
脊髓损伤;氨基酸.兴奋性;受体拮抗剂.天门冬氨酸;离子;大鼠;
D O I
10.16781/j.0258-879x.1995.06.005
中图分类号
R651.2 [脊髓];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实验以Allen法造成脊髓损伤(SCI)模型,伤后不同时间分别:(1)取伤段脊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脊髓组织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的含量变化;(2)给予不同剂量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4-(3-磷酸基丙基)-2-哌嗪磷酸(CPP),48h后取伤段脊髓以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离子改变及水含量。结果发现SCI后10~30minGlu、As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其幅度与SCI程度呈正相关;损伤组Na+、Ca(2+)和水含量增多,K+、Mg(2+)减少,CPP处理组各种离子和水的改变则较轻,其效果与给药剂量和时间呈正相关。CPP的拮抗作用提示SCI时的离子和水含量改变与NMDA的过度激活有关。表明SCI后急性期兴奋性氨基酸的过度升高很可能参与了脊髓创伤后的继发性损伤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520 / 523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