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苦杏仁甙药物动力学及其毒理初步研究
被引:17
作者
:
李熙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医科大学
李熙民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陆婉琴
秦芝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医科大学
秦芝玲
金宝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医科大学
金宝琴
吴复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医科大学
吴复跃
机构
:
[1]
上海医科大学
[2]
上海中药研究所
[3]
上海中药研究所 上海
[4]
上海
[5]
上海 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临床药理室
来源
:
新药与临床
|
1986年
/ 03期
关键词
:
苦杏仁甙;
苦杏仁酶;
氢氰酸中毒;
气相色谱分析;
内标萘;
苯甲醛;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本文应用GC-RIA(岛津)气相色谱仪,分析了8只健康家兔在接受苦杏仁甙(Ⅰ)后的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求生物半减期((?)±SD),t1/(2α)(分布相)=38±4min,t1/(2β)(消除相)=77±18min。(Ⅰ)对正常小鼠毒性实验提示(Ⅰ)引起中毒的主要因素,除了与用药剂量大小有关外,与用药途径的关系更为重要。剂量相同条件下,非胃肠道给药(静注)较之胃肠道给药安全得多。1例食管癌病人用苦杏仁甙治疗,对用药后血、尿进行检测。
引用
收藏
页码:141 / 143
页数:3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