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与创新绩效:科技“大跃进”的多重成因

被引:2
作者
田方萌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关键词
创新体系; 科技发展; 科技政策; 科学精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1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3 ;
摘要
从默顿提出的命题开始,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西方民主政体才能够促进科技发展,而中国近年的创新表现似乎构成了一个例外。论文从经济、教育和制度等方面解释了中国的科技"大跃进"现象,指出国内的发展环境为创新活动提供了投入要素,基于普遍主义的竞争机制和学术自由也使创新体系富有效能。中国的社会规范和政策实践与默顿强调的科学原则相一致,说明保障开放和竞争的公民自由,而不是西方民主,更有利于科技创新。此外,规模经济、后发优势和公众支持也为中国的创新活动提供了有利和宽松的经济社会条件。论文还指出了工具理性对科技创新的潜在危害,并基于科学精神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46+209 +209-210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2]  
海归科学家的学术与创新:全国科技工作者调查数据分析[J]. 鲁晓,洪伟,何光喜.复旦公共行政评论. 2014(02)
[3]  
中国创新指数综合排名升至第18位[N]. 齐芳.光明日报. 2016 (010)
[4]  
贤能政治[M]. 中信出版社 , 贝淡宁, 2016
[5]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国家统计局, 2012
[6]  
中国科技规划、计划与政策研究[M]. 山东教育出版社 , 胡维佳等, 2007
[7]  
江泽民文选[M]. 人民出版社 , , 2006
[8]  
科学社会学[M]. 商务印书馆[美]R·K·默顿, 2003
[9]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研究[M]. 华夏出版社 , 崔禄春著, 2002
[10]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 商务印书馆 , (美)约瑟夫·熊彼特(JosephAloisSchumpeter)著,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