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坪金顶铅锌矿方解石微量元素、流体包裹体和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38
作者
唐永永 [1 ,2 ]
毕献武 [1 ]
和利平 [3 ]
武丽艳 [1 ]
冯彩霞 [1 ]
邹志超 [1 ,2 ]
陶琰 [1 ]
胡瑞忠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云南金鼎锌业有限公司
关键词
微量元素; 碳-氧同位素; 流体包裹体; 方解石; 金顶铅锌矿; 兰坪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4 [有色金属];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金顶铅锌矿矿床成因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但至今没有达成共识,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对矿床成矿流体性质和来源认识的局限。本文以金顶铅锌矿床成矿早期脉状方解石和晚期结核状方解石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微量元素、流体包裹体和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矿床成矿流体的性质和可能的来源。研究发现,虽然2种产状方解石都以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显著分异、配分模式向右陡倾为特征,并且具有相似的Mg、Fe和Mn含量,但它们在微量元素、流体包裹体和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上亦存在显著差异。脉状方解石相对于结核状方解石稀土元素总量较高,富集Co、Ni、(W)、Mo、Bi;脉状方解石流体包裹体显示相对高温高盐度的特征(Th>250℃,S>8.0%NaCleqv),而结核状方解石流体包裹体相对低温低盐度(Th<200℃,S<8.0%NaCleqv);脉状方解石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PDB=-22.95‰~-2.56‰)较分散,具有多源性,而结核状方解石碳同位素组成(δ13CPDB=-7.02‰~-6.18‰)相对集中,二者的氧同位素组成(δ18OSMOW=20.16‰~23.49‰)与沉积岩类似。综合分析认为,金顶铅锌矿成矿期脉状和结核状方解石虽然均属热液成因,但它们分别代表了2类不同性质的热液体系,早期成矿流体为多源的混合流体,成矿过程中可能有深源组分的加入,而晚期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2635 / 264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碳酸盐沉积物的成岩作用 [J].
赵彦彦 ;
郑永飞 .
岩石学报, 2011, 27 (02) :501-519
[2]   论云南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的成因 [J].
王安建 ;
曹殿华 ;
高兰 ;
王高尚 ;
管烨 ;
修群业 ;
刘俊来 .
地质学报, 2009, 83 (01) :43-54
[3]   兰坪金顶铅锌硫化物成矿中硫化氢成因 [J].
高永宝 ;
薛春纪 ;
曾荣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8, 30 (04) :367-372
[4]   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床方解石的REE地球化学特征 [J].
梁婷 ;
王登红 ;
屈文俊 ;
蔡明海 ;
韦可利 ;
黄惠民 ;
吴德成 .
岩石学报, 2007, (10) :2493-2503
[5]   云南金顶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与流体的稀土元素研究 [J].
曾荣 ;
薛春纪 ;
刘淑文 ;
高永宝 ;
朱和平 .
地质与勘探, 2007, (02) :55-61
[6]   芙蓉锡矿方解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流体来源的指示 [J].
双燕 ;
毕献武 ;
胡瑞忠 ;
彭建堂 ;
李兆丽 ;
李晓敏 ;
袁顺达 ;
齐有强 .
矿物岩石, 2006, (02) :57-65
[7]   兰坪金顶大规模成矿的流体过程——不同矿化阶段流体包裹体微量元素约束 [J].
薛春纪 ;
曾荣 ;
高永宝 ;
朱和平 ;
赵世华 ;
李永强 .
岩石学报, 2006, (04) :1031-1039
[8]   云南金顶和白秧坪矿床He,Ar同位素组成及其意义 [J].
王彦斌 ;
曾普胜 ;
李延河 ;
田世洪 .
矿物岩石, 2004, (04) :76-80
[9]   滇西北金顶和白秧坪矿床:地质和He,Ne,Xe同位素组成及成矿时代 [J].
薛春纪 ;
陈毓川 ;
王登红 ;
杨建民 ;
杨伟光 ;
曾荣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4) :315-322
[10]   金顶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 [J].
薛春纪 ;
陈毓川 ;
杨建民 ;
王登红 ;
杨伟光 ;
杨清标 .
矿床地质, 2002, (03) :270-277+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