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源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43
作者
宋翔 [1 ,2 ]
颜长珍 [1 ]
朱艳玲 [1 ,2 ]
段翰晨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遥感; 生态环境效应; 黄河源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应用1989年TM影像和2005年ETM+影像提取黄河源区两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并利用GIS的空间叠加分析对两期土地利用图进行土地利用动态信息的提取。在建立黄河源区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模型建立各土地利用类型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定量的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黄河源区1989—2005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缓慢而匀速,存在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改善两种相反的趋势。在大尺度范围内,生态环境质量相对稳定,有轻微的恶化,但是在研究区局部范围内,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显著;②植被是影响黄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草地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处于主导地位;③利用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模型不仅可以从整体上了解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也可以发现影响区域环境质量的主要驱动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049 / 105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