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老年人腰椎与前臂骨密度的调查及相关分析

被引:11
作者
沈惠良,雍宜民,周玉芳
机构
[1] 北京宣武医院
关键词
骨质疏松,腰椎,前臂,骨密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39.34 [老年期];
学科分类号
100203 ;
摘要
采用DEXA检查了北京市三个地区共625例60岁以上老年人腰椎与前臂的bonemineraldensity(BMD)及骨质疏松患病率的情况,其中腰椎588例、前臂472例。女性腰椎BMD随年龄增高而逐渐递减(P>0.05);男性BMD与年龄无显著相关(P<0.05)。按年龄组比较,男性69岁、女性79岁以前,L1~4的BMD均为城区大于山区及平原。男性的骨质疏松患病率在各地区间无显著性差异,女性则为城区小于平原及山区。前臂BMD不论男、女均与年龄呈负相关(P<0.01)。60岁以后男性及女性BMD下降率最快的部位均为10%处。地区间同一年龄组BMD的比较:男性以10%部位最为敏感,均为城区大于平原;女性80岁以前,在UD及10%的部位敏感,为城区大于平原。骨质疏松的患病率,男性各部位均为城区小于平原,女性在UD、33%两个部位为城区小于平原。在调查中发现,BMD较低的受试者常伴有前臂尺、桡骨远端长度变化,尺骨远端较桡骨远端长,形成一“台阶”样改变。经统计分析表明,“台阶”与UD部位BMD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骨质疏松(OP)试者的“台阶”样变化比无OP受试者的变化明显(P<0.05)。作者认为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骨密度随龄变化特点及某些相关因素分析 [J].
吴青,刘晓玲,陶国枢,孟庆义,牟善初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1994, (06) :323-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