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欠发达国家技术进步的实现途径

被引:4
作者
宋宪萍 [1 ,2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2]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欠发达国家; 技术进步; 技术引进; 技术创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13.4 [世界经济发展水平、趋势及预测];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030206 ; 1407 ; 020202 ;
摘要
后危机时代,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欠发达国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实现技术进步到底是采取技术创新形式还是技术引进形式,取决于技术进步的二重性。技术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生产方式的具体形式,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结合体。技术进步的二重性决定了我国在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应该主要采取技术创新形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1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技术创新背后的技术 [J].
谢富胜 ;
李安 .
学海, 2009, (06) :64-68
[2]   适宜技术、技术选择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J].
林毅夫 ;
张鹏飞 .
经济学(季刊), 2006, (03) :985-1006
[3]   后发优势、技术引进和落后国家的经济增长 [J].
林毅夫 ;
张鹏飞 .
经济学(季刊), 2005, (04) :53-74
[4]   技术创新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拓展 [J].
孟捷 ;
杨志 .
当代经济研究, 2003, (12) :20-25+74
[5]  
车间的竞争优势.[M].( ) 拉左尼克;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6]  
技术批判理论.[M].(美)安德鲁·芬伯格(AndrewFeenbeyg)著;韩连庆;曹观法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  
新帕尔格雷夫法经济学大辞典.[M].皮特·纽曼(PeterNewman)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
[8]  
战略与结构.[M].(美)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AlfredD.Chandler;Jr.)著;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北京江南天慧经济研究有限公司选译;.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9]  
经济增长的源泉.[M].(美)理查德·R.纳尔森(RichardR.Nelson)著;汤光华等译;.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10]  
资本主义发展的长波.[M].(比)欧内斯特·曼德尔(ErnestMandel)著;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译;.商务印书馆.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