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灌溉方式下的水稻群体质量

被引:44
作者
张自常
徐云姬
褚光
王志琴
王学明
刘立军
杨建昌
机构
[1]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畦沟灌溉; 干湿交替灌溉; 群体特征; 根系活力;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探明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以籼稻扬稻6号和粳稻扬粳4038为材料,从移栽至成熟进行畦沟灌溉(FI)和干湿交替灌溉(AWD)处理,以习惯水层灌溉(TF)为对照。结果表明,与TF相比,FI和AWD的产量分别增加了10.60%和8.43%。FI和AWD减少了无效分蘖数,提高了分蘖成穗率和顶部3叶的叶面积比率,增加了叶长、粒叶比、透光率、抽穗期至成熟的干物质积累量、剑叶光合速率、根量和根系活力。说明FI和AWD可以改善群体质量,进而增加产量。
引用
收藏
页码:2011 / 201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不同施氮量下三角形强化栽培水稻群体发育与产量形成特征 [J].
龙旭 ;
汪仁全 ;
孙永健 ;
马均 .
中国水稻科学, 2010, 24 (02) :162-168
[2]   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群体质量差异比较 [J].
金军 ;
薛艳凤 ;
于林惠 ;
李伟 ;
徐丹 ;
羌勋良 .
中国稻米, 2006, (06) :31-33
[3]   强化栽培对水稻后期群体质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J].
陈惠哲 ;
朱德峰 ;
饶龙兵 ;
林贤青 ;
张玉屏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6, (05) :483-487
[4]   垄作栽培对寒地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 [J].
钱永德 ;
李金峰 ;
郑桂萍 ;
吕艳东 ;
郭晓红 ;
孙长艳 .
中国水稻科学, 2005, (03) :238-242
[5]   水稻强化栽培对植株生理与群体发育的影响 [J].
王绍华 ;
曹卫星 ;
姜东 ;
戴廷波 ;
朱艳 .
中国水稻科学, 2003, (01) :32-37
[6]   水稻水作与旱作对抽穗后剑叶光合特性、衰老及根系活性的影响 [J].
蔡永萍 ;
杨其光 ;
黄义德 .
中国水稻科学, 2000, (04) :28-33
[7]   水稻覆膜旱作的生态生理效应 [J].
黄义德 ;
张自立 ;
魏凤珍 ;
李金才 .
应用生态学报, 1999, (03) :50-53
[8]   水稻群体茎蘖动态与成穗率和产量形成关系的研究附视频 [J].
苏祖芳 ;
张娟 ;
王辉斌 ;
杜永林 ;
张亚洁 .
江苏农学院学报, 1997, (01) :37-41
[9]   水稻群体冠层结构与光合特性对产量形成作用的研究 [J].
杨建昌 ;
朱庆森 ;
曹显祖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2, (04) :7-14
[10]   水稻品种叶面积与穗重关系的研究 [J].
万安良 ;
钟永模 .
中国农业科学, 1981, (06) :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