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治疗颈椎病的生物力学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42
作者
涂豫建
张允
李怡
机构
[1] 四川省人民医院中医科
[2] 四川省人民医院中医科 四川省成都市
[3] 四川省成都市
关键词
颈椎病; 牵引术; 综述文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81.55 [];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颈椎牵引是颈椎病非手术疗法中一项重要的,常用的有效疗法,也是一项有严格技术规范要求的治疗手段。颈椎牵引所采用的体位、角度、重量及时间与疗效和安全性直接相关。本文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了颈椎病发病的力学因素,牵引治疗的力学机制,提供了具有临床参考价值的技术参数:体位以卧位牵引为宜;角度根据病情及影像学改变而定,适应期取中立位或屈伸10°内,上颈段取后伸5°~20°,C4~5取0°,C5~6取前屈5°~10°,C6~7取前屈15°,C7~T1取前屈20°~30°,生理弧度消失,角度选择当下移一个椎间隙;牵引力取体质量的15%~20%;牵引时间在10~30min。椎动脉型、脊髓型颈椎病角度取中立位或屈伸10°内。心功能不全者慎用颈椎牵引。
引用
收藏
页码:923 / 92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远红外线磁疗型颈椎牵引器的临床研究 [J].
段翔 ;
米立新 ;
王彦香 ;
陈明华 .
中国临床康复, 2003, (23) :3214-3215+3287
[2]   颈椎病牵引治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J].
邹先良 .
中国临床康复, 2003, (11) :1734-1735
[3]   脊柱牵引治疗技术(续三):颈椎牵引技术 [J].
徐军 .
中国临床康复, 2002, (06) :778-781
[4]   颈椎牵引时间的初步探讨 [J].
倪国新 ;
苏力 ;
唐军凯 .
中国临床康复, 2002, (04) :487-497
[5]   颈椎牵引X线研究及临床应用附视频 [J].
姜瑛 ;
于子娟 ;
陈绍晋 ;
金颖 ;
王宗强 .
颈腰痛杂志, 2000, (04) :274-277
[6]   颈椎牵引的力学试验与临床应用研究 [J].
谢财忠 ;
纪树荣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0, (04) :27-30
[7]   浅述坐位牵引法治疗颈部脊柱病症对颈曲的不利影响 [J].
于怀全 ;
刘爱忠 .
按摩与导引, 2000, (06) :62-63
[8]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选择性牵引治疗(附47例报告) [J].
倪红联 ;
罗志军 .
浙江临床医学, 2000, (09) :623-624
[9]   牵引对颈椎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J].
姜宏 ;
施杞 ;
王以进 .
中华理疗杂志, 1999, (02) :41-43
[10]   颈椎急慢性损伤的生物力学研究概况 [J].
姜宏 ;
郑清波 .
中医正骨, 1996, (06) :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