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中国工业化区域特征分析

被引:7
作者
陈耀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中国工业化; 地区差距; 集中化趋势; 科学发展模式; 工业空间结构; 工业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近30年来中国各地区工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而增长较快的有两类地区,一类是东南沿海新兴工业省区,另一类是少数中西部资源省区;增长相对慢的一类是中西部不发达省区,另一类是进入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后工业化阶段的直辖市。总体上看,人均工业增加值的省区差距趋于缩小,但极差仍比较大。按总量份额考察,中国工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且集中度在提高,东北、中部、西部的工业份额都有或多或少地下降,其中东北工业相对衰落尤为突出。中国各地区的工业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区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推动。在新的历史时期,地区工业发展必须转型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模式,其内涵至少包括四方面:一是按照主体功能区划,确定工业定位;二是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单位面积工业用地的产出率;三是强化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的硬约束;四是以"服务竞争"取代"让利竞争",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区域经济分析方法.[M].侯景新;尹卫红编;.商务印书馆.2004,
[2]  
改革开放十七年的中国地区经济.[M].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
[3]  
经济活动的空间分析.[M].陈宗兴等编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