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状革耳菌在固体及液体培养过程漆酶同工酶的产生研究

被引:19
作者
付时雨
余惠生
机构
[1] 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纤维素化学开放实验室!广州
关键词
漆酶; 同工酶; 贝壳状革耳菌;
D O I
10.16561/j.cnki.xws.1998.03.006
中图分类号
O629 [天然化合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着重研究了白腐菌Pantusconchatus在固体和液体培养过程中跑外漆酶及其同工酶产生规律及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固体和液体培养产漆酶的最高峰在培养15d以后,固体和液体培养过程漆酶同工酶的差异比较大。液体培养过程中漆酶同工酶产生情况稍有差异,同工酶的数量远比固体培养少,而且分布在高分子量区域。固体培养过程中,漆酶同工酶的产生远比液体培养复杂。培养初期漆酶同工酶带主要分布在低分子置区域。随着培养时间延庆同工酶带增加,最多达七条同工酶带,其中部分同工酶带落在高分子量区域。随着培养时间再延长,低分子量区域的同工酶带相对减弱,而高分子旦区域的同工酶带增加和集中。到培养后期低分了量区域的同工酶带又重新出现。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 条
  • [1] Lignin biochemistry: Biosynthesis and biodegradation[J] . T. Higuchi.W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199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