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成分组——中药复方活性物质基础研究方法刍议

被引:7
作者
张家玮 [1 ]
孙建宁 [1 ]
张爱林 [2 ]
机构
[1] 北京中医药大学
[2]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关键词
有效成分组; 中药复方; 活性物质; 研究方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9 [方剂学];
学科分类号
100504 ;
摘要
引用
收藏
页码:4 / 5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六味地黄丸的X-衍射指纹图谱鉴定研究 [J].
刘小平 ;
陈笑宇 ;
宋青 ;
李宁 .
中药材, 2005, (03) :184-186
[2]   中药复方作用物质基础研究探讨 [J].
刘建勋 ;
任钧国 .
中药研究与信息, 2004, (12) :8-11
[3]   解热复方YL2000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J].
赵玉男 ;
邢东明 ;
丁怡 ;
潘卫松 ;
王伟 ;
程杰 ;
杜力军 .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4, (07) :776-780
[4]   茵陈蒿汤及其血中移行成分6,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肝保护作用 [J].
王喜军 ;
李廷利 ;
孙晖 .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4, (02) :239-240
[5]   指纹图谱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 [J].
宋珅 ;
毛颐晴 .
时珍国医国药, 2002, (11) :699-700
[6]   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学研究 [J].
杜冠华 .
中成药, 2002, (11) :56-58
[7]   马钱子散的毒性和毒效动力学研究 [J].
刘玉娥 ;
王菊英 ;
于德宁 ;
李成韶 .
山东中医杂志, 2002, (09) :554-556
[8]   血药浓度法测定四逆汤制剂中乌头生物碱的药动学参数 [J].
肖凤霞 ;
周莉玲 ;
李 锐 ;
廖雪珍 ;
廖惠芳 ;
黄桂英 .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 (03) :243-246
[9]   参麦注射液抗大鼠内毒素休克药效学和药动学探讨 [J].
秦彩玲 ;
刘婷 ;
张毅 ;
谭余庆 ;
霍海如 ;
周敏 ;
尉萍萍 ;
姜廷良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0, (03) :22-25
[10]   “复方效应成分动力学”新假说的科学证据、要素、意义及前景 [J].
黄熙 ;
陈可冀 ;
任平 .
中国中药杂志, 1997, (04) :58-60